各設區市、省直管縣(市)科技局,贛江新區管委會創發局,省直有關單位,南昌高新區管委會,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文件精神,省科技廳在充分征集創新需求的基礎上,編制了2021年度江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申報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通知要求,認真組織、推薦項目。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基本條件
(一)申報單位基本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為在我省注冊一年以上(2019年10月1日前完成工商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含中央駐贛單位),可單獨或聯合申報。省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可作為合作單位參與申報項目。
2.項目申報單位應具有與項目實施相匹配的基礎條件,有研發經費投入,具有完成項目所必備的人才條件和技術裝備,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
3.沒有研發投入的企業,不得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企業申報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原則上要求其上年度研發經費支出應達到所申請財政資金的4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擬申報項目,其上年度研發投入強度須達到3%以上。研發投入證明(輔助賬、財務報表、審計報表、統計報表等形式均可)須作為附件材料上傳。
4.行政機關不得作為項目申報單位和合作單位。
(二)申報人員基本條件
1.項目負責人須為申報單位在職人員,項目申報人原則上年齡不超過58周歲[196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項目負責人應具有博士學位(不含在讀博士生、脫產研究生)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在職在崗人員。申報人受聘多個依托單位的,只能通過一個依托單位申報,參與人與申報人不是同一單位的,參與人所在單位視為合作研究單位,合作研究單位不超過2個。
3.受聘于內地單位的外籍科學家及港、澳、臺地區科學家可作為重點專項的項目(課題)負責人,全職受聘人員須由內地聘用單位提供全職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職受聘人員須由雙方單位同時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為項目申報材料一并提交。
4.項目申報人應在相關技術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熟悉本領域國內外技術和市場動態及發展趨勢,具有完成項目所需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5.申報項目受理后,原則上不得更改申報單位和負責人。
6.各級政府公務員不得參與項目申報。
(三)申報限項要求
1.申報人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在研項目不得超過2項;每人每年只能申報1個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2.在研項目合同到期(含申請延期到期)而未驗收的,主要參與人(前3名)不得新申報項目。
3.同一單位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內容,不得多頭申報和重復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同一個項目也不得通過多個推薦單位申報,一經查實將取消所有項目評審立項資格,并納入科研誠信黑名單。
(四)其他要求
1.項目組全體成員、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誠信狀況良好,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和相關社會領域信用“黑名單”記錄。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申報人在申報時須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對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信用承諾。
2.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各方須簽訂聯合申報合作協議,明確約定項目申報單位、參與單位承擔的研究任務、考核指標、專項經費比例和知識產權歸屬等,并作為申請書的附件提交。
3.項目申報材料和相關證明材料不得包含法律禁止公開的秘密內容或申報人要求保密的內容,如涉密需脫密后提交。
4.凡申報涉及實驗動物或實驗動物實驗的科研項目,必須出具《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科研項目的內容應與許可證的許可范圍一致。
5.項目研究涉及人體研究的,應按照規定通過倫理審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涉及人類遺傳資源采集、保藏、利用、對外提供等,應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執行;如需將我國人類遺傳資源運送、郵寄、攜帶等出境,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要求報批。
二、項目申報受理
(一)申報受理方式
項目申報采取網上申報的方式進行,由項目申報人、項目申報單位和推薦(主管)單位登錄系統進行申報和推薦(具體流程見附件1)。省科技項目服務中心負責統一受理項目。
項目申報全面推行電子印章使用,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前,申報單位、推薦(主管)單位須按規定辦理電子印章。如未辦理電子印章的,可前往服務網點辦理;已辦理電子印章的,直接按時間節點登錄系統申報、推薦。
(二)申報推薦時間
自2020年12月25日起,可登錄系統進行網上填報。請各項目申報單位、推薦(主管)單位在截止時間前完成相關工作,逾期未提交的,系統將自動關閉,不予受理。
1.項目申報人網上申報、項目申報單位網上審核截止時間:2021年2月3日17時
2. 推薦單位(含縣市科技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2021年2月8日17時
推薦部門應在推薦截止后5天內報送推薦函,項目推薦匯總表由系統導出后作為附件隨推薦函一并報送。電子版統一發送到省科技項目服務中心郵箱,紙質件加蓋單位公章后,統一寄送到江西省科技項目服務中心。上述項目材料由推薦單位負責統一報送。
(三)項目受理咨詢
江西省科技項目服務中心(南昌市省政府大院南一路7號,原省知識產權大樓9樓)。
聯系人:謝一虹、艾金根
電 話:0791-88175549、86200587
電子信箱:jxkjgl@163.com
(四)業務咨詢電話
工業領域聯系人:周名瑞(高新處),電話:0791-86253496;
農業領域聯系人:史想松(農村處),電話:0791-86253790;
社發領域聯系人:唐思琪(社發處),電話:0791-86255230。
(五)系統技術支持及電子印章事項咨詢
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聯系電話:0791-86226025。電子印章事項咨詢:行政事業類單位用章答疑QQ群號:172195919。企業類單位用章答疑QQ群號:855271960。
附件:1.江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流程
2.2021年江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
江西省科學技術廳
2020年12月15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1:
江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流程
項目申報人應認真閱讀申報通知和指南的要求,審慎選擇擬申報的項目類別,在線填寫提交申報材料以及項目申報要求的證明材料。一經受理,項目類別不予調整。
步驟1: | 申報單位用戶注冊 |
步驟2: | 申報單位設置蓋章方式 |
步驟3: | 申報單位簽訂誠信承諾 |
步驟4: | 申報單位添加本單位申報人 |
步驟5: | 申報人簽訂誠信承諾 |
步驟6: | 申報人向申報單位提交項目申請書 |
步驟7: | 申報單位審核項目申請書、在線蓋章 |
步驟8: | 主管部門審核項目申請書、在線蓋章 |
步驟9: | 推薦單位審核項目申請書、在線蓋章(主管部門和推薦單位為同一單位的,由步驟8直接到步驟10) |
步驟10: | 項目受理中心受理項目 |
附件2:
2021年江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
申報指南
一、申報條件及要求
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的申報除滿足申報通知中有關基本條件外,還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申報項目必須目標明確、邊界清晰,具有明確的產業化前景。申請書中必須要有明確的經濟、技術和知識產權等考核目標,并就考核目標的先進性、可實施性和市場前景進行闡述。
(二)申請單位應具有較好的技術研發條件,有較強的科研團隊,有良好的資信基礎和較強的資金籌措能力。企業申報要求配套項目申報金額1倍以上的自有資金。
二、組織方式及資助形式
(一)組織方式
采取公開競爭方式組織申報、遴選。
(二)資助形式
全部采取全額資助。
三、支持強度和執行年限
(一)支持強度:100萬元/項。
(二)執行年限:2-3年。
四、支持領域和方向
(一)工業領域
1.航空
申報說明:本領域設3個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支持1個項目。
(1)固定翼飛機材料及制造等關鍵技術及其裝備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固定翼飛機制造中高強鋁合金、鈦合金等高性能輕量化材料及其制造、檢測技術與裝備的應用研究。
考核指標:研發出1種以上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材料或制造、檢測、裝配工藝,形成技術規范,或提升已有飛機關鍵重要零部件產品合格率20%以上,或降低成本20%以上,或提高產品使用壽命20%以上。發表學術論文2-4篇。
(2)直升機設計及關鍵零部件制造關鍵技術及其裝備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新型直升機進氣道、自動傾斜器和發動機支架等關鍵重要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檢測、裝配及其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實現我國新型直升機關鍵重要零部件設計、制造、檢測、裝配的自主可控,縮短產品設計制造周期30%以上,或提升產品合格率20%以上。發表學術論文2-4篇。
(3)通航飛機(無人機)整機設計及制造關鍵技術及其裝備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特定用途,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新型通航飛機(無人機)總體設計、研制方案設計、關鍵材料、控制系統或樣機制造等研究。
考核指標:設計出1款新型特定用途的通航飛機(無人機),開發出1種以上相關材料或重要零部件的完整制造工藝,至少生產出1-2架樣機,從而提升我省新型通航飛機(無人機)的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發表學術論文2-4篇。
2.先進裝備
申報說明:本領域設3個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支持1個項目。
(4)行業智能制造裝備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多優先級實時協同決策、泛在互聯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IT和OT融合的智能工廠管控平臺,在家具、紡織服裝、軸承材料加工或變電設備等行業實現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獲得家具、紡織服裝、軸承材料加工或變電設備等領域智能化裝備1套、相關智能技術軟件著作權1-2套,建立產業化示范應用1個,申請專利6-7項。發表學術論文2-4篇。
(5)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機器人研發制造,開展機器人觸覺傳感器、協同感知、控制系統體系結構、控制器軟件平臺、故障診斷、安全維護或人機共融等關鍵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開發出視覺、力覺或觸覺智能傳感器,研制出人機共融機器人樣機,實現技術驗證,并實現至少1個場景示范應用。發表學術論文2-4篇。
(6)精密機械加工及先進成形裝備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數控系統、密傳動裝置、伺服控制機構研發,開發超精密測量儀機構設計及制造;或研究高檔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和輕量化設計技術、進給系統的精密驅動和誤差補償技術、智能診斷和健康管理技術;或開展高效率激光沖擊強化等先進成型裝備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突破高檔數控機床關鍵技術1-2項或完成測量儀關鍵機構部件開發1-2個,制造高性能關鍵部件2-3個,申請專利4-6項。發表學術論文2-4篇。
3.鋰電與汽車
申報說明:本領域設3個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支持1個項目。
(7)新能源汽車整車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輕量化、高強度的整車車身,開展整車高性能復合材料、先進加工工藝、可靠性安全性等技術研究,建立結構優化分析和性能與可靠性試驗方法。
考核指標:掌握關鍵零部件或電驅系統的核心技術并實際裝車應用,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電驅系統開展平臺化、集成化、輕量化應用示范。申請專利3-7項。發表學術論文2-4篇。
(8)高安全、長壽命鋰電池及電池系統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鋰電池及電池系統的高安全、長壽命的應用目標,研究關鍵正負極材料的制備工藝;研究高安全長壽命的鋰電池及電池體系開發與規?;苽?,研究開發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關鍵技術及熱管理系統控制策略制定技術,研究鋰電池及電池系統的充放電使用制度。
考核指標:在材料體系、電池設計、生產工藝、系統成組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實現提高電池及系統安全性,延長電池系統循環壽命,鋰電池及系統在關聯場景展開實際裝車應用,獲自主知識產權10項以上,社會和經濟效益明顯。發表學術論文2-4篇。
(9)車用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電子電器架構、發動機、增程器,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系統、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等車用關鍵零部件開展技術研究,并在相應車型上應用。
考核指標:開發出成套汽車電子電器架構、熱泵空調系統、電機、電池系統等關鍵零部件裝備。形成自主知識產權10項以上,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相關能耗指標切實下降,技術先進程度實現較大提升。發表學術論文2-4篇。
4.新材料
申報說明:本領域設5個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支持1個項目。
(10)稀土和鎢功能材料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高豐度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稀土合金、稀土晶體材料、近紅外反射稀土顏料、稀土納米粒子診療一體化探針制備關鍵技術,并形成產品。
考核指標:研發出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1-2個,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申請專利3-5項,實現應用示范。考核指標:研發出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1-2個,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發表學術論文2-4篇,申請專利3-5項,實現應用示范。
(11)高性能銅材料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5G通訊用超細無氧銅絲材料、5G高頻高速電子銅箔材料、大功率電子設備導熱用無氧銅板材料、VC均熱板用復合銅制備及關鍵技術,并形成產品。
考核指標:研發出高性能銅材料1-2個,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發表學術論文2-4篇,申請專利3-5項,實現應用示范。
(12)先進鋼鐵材料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薄規格高牌號無取向硅鋼、新型汽車用高性能彈簧鋼、高性能稀土軸承鋼。研究成果形成產品。
考核指標:研發出先進鋼鐵材料1-2個,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發表學術論文2-4篇,申請專利3-5項,實現應用示范。
(13)特種及先進陶瓷材料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特高壓絕緣陶瓷材料、超高溫壓電陶瓷材料、新一代移動通信用陶瓷材料、高強高韌結構陶瓷材料、防彈陶瓷等先進陶瓷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并形成產品。
考核指標:研發出高性能特種陶瓷材料1-2個,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發表學術論文2-4篇,申請發明專利3-5件,實現應用示范。
(14)高分子材料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高品質隔膜材料、電子封裝用高導熱材料、高溫高壓高強條件下適用的絕緣材料、高強韌自修復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并形成產品。
考核指標:研發出高品質高分子材料1-2個,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發表學術論文2-4篇,申請專利3-5項,實現應用示范。
5.新能源
申報說明:本領域設2個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支持1個項目。
(15)太陽電池及組件制造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大尺寸直拉單晶硅片制造技術、鑄錠單晶硅片制造技術、大尺寸砷化鎵空間太陽電池、大尺寸單晶硅太陽電池及高功率電池組件制造關鍵技術,并形成產品。
考核指標:研發出高轉換效率的太陽電池或高功率電池組件1-2個,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發表學術論文2-4篇,申請專利3-5項。
(16)儲能材料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鋅鐵液流電池或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集成技術、高比能量固體儲氫燃料電池制備技術、預鋰化儲能鋰電池開發及系統示范,實現儲能電池體系開發與規?;苽?,并進行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研發出關鍵技術或產品1-2個,構建1-2個基礎數據庫和綜合管理平臺,制定1-2項應用標準,并建立示范應用現場1個,發表學術論文2-4篇。
6.電子信息
申報說明:本領域設5個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支持1個項目。
(17)全域通信、定位融合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5G基站天線設備、空地協同5G網絡、5G智能終端配件、北斗三號全球短報文通信模塊、北斗三號全球短報文終端設備、亞米級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北斗+5G、北斗智能天線、北斗低空障礙物標校、北斗三號服務區域性能仿真和驗證北斗三號航空專用芯片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突破關鍵技術1-2項,研發新產品3-5個,參與制定1-2項行業或地方標準,申請發明專利3-5項。發表學術論文2-4篇。
(18)面向行業應用的大數據及區塊鏈研究
研究內容:研究大數據分析,數據存儲,數據可視化,大數據安全,態勢感知;或研究區塊鏈智能合約、跨鏈數據服務、新型存儲等核心關鍵技術,構建推動相關行業或區域產業的大數據及區塊鏈示范應用平臺。
考核指標:突破1-2項關鍵共性技術或新產品,申請軟件著作權3-4項,申請發明專利1-2項,建立1個示范性大數據或區塊鏈應用平臺。發表學術論文2-4篇。
(19)基于交互應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傳感器/終端、智能交互設備,無人機,智能機器人,VR/AR等關鍵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并進行相關典型場景的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突破1-2項關鍵共性技術,研發1-2新產品,制定1-2個示范應用及場景的解決方案或構建1-2個基礎數據庫,申請4-5項發明專利。發表學術論文2-4篇。
(20)面向智能硬件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研究
研究內容:開展半導體芯片、大算力低功耗AI芯片,集成電路制造工藝模塊、觸控顯示器件,生物識別電子器件、微流控芯片、光電器件,新型傳感器、基于硬件高性能加密存儲保護機制或數字資產物理密鑰等核心技術研究及相關制造裝備/工藝流程的研發與改進。
考核指標:突破核心技術2-3項,研發相關新產品3-4個,改進1-2項工藝流程,申請專利5-6項。發表學術論文2-4篇。
(21)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面向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趨勢,開展駕駛輔助系統研究、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等改善人居的城域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研究,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并開展產品應用示范。
考核指標:制定一套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突破1-2項關鍵技術,研發2-3個新產品,參與制定1-2項行業或地方標準,申請5-6項專利,建立1個以上示范性應用。發表學術論文2-4篇。
7.文化暨創意
申報說明:本領域設1個方向,僅支持1個項目。
(22)顏色釉陶瓷產品制備工藝技術創新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顏色釉的配方、技術、燒制工藝等技術開展研究與應用,通過分析測試技術對原材料相關機理進行分析,在裝燒方式、燒成溫度等方面探索相關制備方法與工藝。
考核指標:形成一套可產業化的陶瓷產品,形成和規范顏色釉制作與窯燒造的科學流程,制定1套行業工藝標準;獲得自主知識產權5-7項。發表學術論文2-4篇。
(二)農業領域
申報說明:每個方向支持1個項目。
1.營養健康導向的江西特色經濟作物高效分子育種技術研究與突破性品種創制
研究內容:針對芋頭、白蓮、百合、芡實等江西特色經濟作物其生理活性物質含量、豐產高效性能等性狀的遺傳改良,挖掘關鍵基因、創建高效的分子育種技術;以提高生理活性物質含量,強化品質、產量、抗性多性狀的協調改良為重點,創制生理活性物質含量高、口感風味好、豐產高效性能突出的突破性育種材料,育成突破性新品種;針對該作物的生長發育特性,研發良種快速繁育技術與規?;挤N生產技術規程。
考核指標:創制新品系3個,育成新品種2個并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新品種的優質豐產高效性能優異,與現有種植品種相比,主要生理活性物質含量提高2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提高20%以上。申請發明專利2-3件、制訂江西省地方標準1-2項。
2.名優食用菌優異新品種創制及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虎奶菇、豬肚菇、桿菇等名優食藥用菌,在收集與鑒定本土特色種質資源的基礎上,借助細胞工程、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并有機結合物理(化學)誘變、遠緣漸滲雜交,創制適合江西生態條件的名優食用菌優異新品種,或馴化我省名優食用菌的本土野生品種,并建立新品種特異性的鑒別技術;針對這些新品種研發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考核指標:采集并鑒定江西野生食藥用菌標本100種以上,分離保存菌株200株以上;創制適合江西的優質特色食藥用菌品種4個;建立食用菌品種鑒別新技術2-3種;形成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規程1-2套。
3.特色瓜果類蔬菜優質豐產新品種創制
研究內容:針對江西特色瓜果類蔬菜生產優質豐產新品種匱乏、引進品種對江西高溫高濕環境不適應等問題,在收集國內外優異種質資源、開展性狀鑒定與評價的基礎上,挖掘抗病、耐高溫高濕、優質、高產等重要經濟性狀基因,圍繞提高抗性、改善品質等關鍵目標,建立育種關鍵選育技術,創制耐高溫高濕、抗主要病害抗性強、優質、高產的本地化經濟性狀和農藝性狀優異的新種質和新品種;研發新品種高效繁育技術并試驗示范。
考核指標:建立育種關鍵選育技術體系1-2套,創制耐高溫高濕、抗主要病害抗性強、優質、高產等優異性狀新品系5個,育成新品種2-3個,建立新品種高效繁育技術規程1-2套,申請發明專利1-2件、制訂江西省地方標準1-2項。
4.設施蔬菜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江西設施蔬菜生產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探明各類棚型在溫度、光照、濕度等環境因子方面的調控能力,示范推廣通風排濕能力強、冬保溫夏遮陰效果好的棚型;針對江西氣候特點、特定栽培制度和市場,引進篩選適合長茬栽培的設施專用品種;研發茄果類、瓜類蔬菜周年長季節高密度免耕少耕栽培、溫光水肥綜合管理、主要病蟲害生態防控、連作障礙消減等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及長茬高效耕作制度,集成示范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栽培技術;構建設施茄果類、瓜類蔬菜生態高效標準化生產體系,建立蔬菜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生態植保技術“雙創新”的綠色生產技術體系。
考核指標:優化改進并示范適合江西南方地區示范推廣的具有冬保溫、夏遮陰、通風排濕效果好的棚型1-2種;篩選出適合江西南方地區設施種植的優質、耐高溫高濕的專用型優質豐產高效品種10個,并建立種苗繁殖技術體系;設施蔬菜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20%以上,形成設施蔬菜高效耕作制度3-5套;研制基于土壤安全利用、溫光水肥綜合管理、病蟲生態控制、連作障礙克服、優質豐產高效的設施蔬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3套,制訂相關地方標準3項。建成核心示范區500畝以上。
5.果品采后綠色防腐保鮮與品質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柑橘、獼猴桃等易腐生鮮果品采后貯藏流通環節中存在易腐爛變質、品質下降等問題,研究果品采后品質劣變和主要病害發生規律,明確適宜貯藏條件,開發綠色天然防腐保鮮劑,以及相關配套應用技術;圍繞果品重要品質指標,研究采后品質調控技術,研發綠色新型保鮮包裝材料;制定果品采后貯藏防腐保鮮技術規程,系統構建柑橘、獼猴桃等果品綠色防腐保鮮及品質調控技術體系并進行示范。
考核指標:篩選出適宜柑橘、獼猴桃等江西特色水果的綠色天然防腐保鮮劑2-3種及新型保鮮包裝材料1-2種,果品采后腐爛損失率降低至10%以下,制定果品采后貯藏防腐保鮮技術規程或地方標準2-3項,申請發明專利1-2件,建立應用示范點2-3個。
6.傳統食品智能化綠色制造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
研究內容:立足升級改造傳統食品加工工藝,滿足健康飲食消費需求,開展傳統食品現代化制造傳統風味與品質控制、現代化制造智能管理、營養均衡化、生產質量安全在線監測技術研究;研究建立食品加工從原料入庫、到生產過程控制、到產品質量檢測、到產品銷售全流程溯源技術;實現傳統食品智能制造、節水環保、綠色節能關鍵技術的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新研制智能化加工設備1-2臺套并應用;建立AI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生產示范線1-2條;建立危害因子快速識別技術1-2種;獲得綠色加工新技術1-2個,開發新產品2-3個,申請發明專利2-3項,發表學術論文1-2篇。
7.江西名優地方家禽遺傳資源分子保種技術集成及專門化品系選育
研究內容:針對江西名優地方家禽資源品種系譜不明、近交退化、雜化與資源枯竭的問題,基于全基因組和表型組檢測與生物信息分析技術,在保持家禽資源品種外觀特性的基礎上,開展基于全基因組水平的地方家禽遺傳資源現有保種核心群的遺傳多樣性、血緣純度、親緣關系和遺傳分化的評價;重新建立分子保種核心群,建立明確的分子系譜,提純復壯家禽遺傳資源保種核心群;結合市場需求選育基于地方家禽遺傳資源的專門化品系,建立與專門化品系配套的生物安全防控和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
考核目標:針對2-3個江西名優家禽遺傳資源開展分子遺傳水平綜合評價,建立1-2個家禽遺傳資源分子核心保種群及其分子系譜;選育江西名優地方家禽專門化品系2-3個,建立與其配套的標準化養殖和生物安全防控技術2-3項;建立基于分子保種核心群和標準化飼養的地方標準及飼養規程各1-2個;申請發明專利1-2件。
8.生豬重大疫病防控制劑關鍵技術研究與新獸藥創制
研究內容:針對非洲豬瘟病毒或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變異株和新現的豬德爾塔冠狀病毒等病原體,開展新型獸用疫苗和藥物診斷試劑的研究,研發基于CRISPR等技術的單一或多種病原快速診斷方法;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建立病原基因數據庫,掌握病原遺傳進化趨勢;研發精準靶向的新型抗病毒藥物和RNA干擾藥物;優化滅活和懸浮培養等工藝,研發高效價多聯疫苗制備技術和新型嵌合載體疫苗以及配套檢測方法;創制新型防控制劑產品并進行產業化示范。
考核指標:獲得新型疫苗的臨床批件1個,制備安全有效的嵌合體疫苗候選株2-3株,研發新型快速診斷制劑3-4種,創制抗病毒藥物2-3種,獲得新獸藥證書1個,申請專利2-4件。
9.淡水循環水養殖模式裝備及關鍵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以淡水池塘養殖模式為研究對象,研發淡水循環水養殖模式的設施設備,建立能利用荒地、節水類似于工廠化的一種新的養殖模式;研發低成本,就地取材的淡水養殖循環水設施與設備,建立可依據養殖者投資規模可大可小復制的設施設備和工藝流程,并進行產業化示范;以研發的淡水漁業養殖循環水設施工藝為對象,研發其養殖水體處理關鍵技術,開發相應的調水產品、關鍵處理設施與工藝環節,并進行產業化示范。
考核指標:建立養殖水體調控關鍵技術2-4項,形成相應的設施設備工藝流程1-2套,配套技術規程1-2項,開發新型綠色調水產品2-3個、制定標準2-3項,申請發明專利2-3項;建立淡水循環水養殖產業化生產示范場1-2家。
10.綠色宜居村鎮水體生態系統修復關鍵技術集成與模式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村鎮水體生態系統衰退及生態治理和農業綠色發展需求,綜合運用魚類群落調控、底棲動物生物過濾、水生藻類植物、微生物吸收等生物凈水技術,集成水生植被功能群落修復、牧食與碎屑食物鏈優化等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體系,構建共生高效循環系統模式并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研發生物凈水技術規程2-3套、制訂江西省地方標準2-3項,申請發明專利2-3件;建立農漁復合共生新型全生態鏈系統核心示范區1000畝以上,水環境質量保持在漁業水質標準及以上。
11.主要農林剩余物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產品創制
研究內容:針對江西農林加工剩余物利用率不高、高附加值產品開發不足等問題,挖掘加工剩余物中功能性物質、評價其活性,研發重要功能成分的高效提取、純化與穩態化關鍵技術,進行相關功能成分的安全性和應用性評價,研制開發加工剩余物高附加值產品。
考核指標:研發農林產品加工剩余物重要功能成分的高效提純及穩態化工藝技術,農林產品加工剩余物高附加值產品3-5種,構建優化制備工藝3-5套,建立產品生產線1-2條;申請發明專利3-5件。
12.綠色生態農產品全產業鏈智慧管理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社會對可信供應管理體系的需求,研究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技術,建立智慧養殖或標準化種植模型;集成區塊鏈與物聯網技術,建立養殖或種植過程可信數據管理與可追溯體系,研發基于區塊鏈的綠色農產品可信供應訂單定制系統。
考核指標:建立智慧養殖或標準化種植模型2-3項,構建養殖或種植過程可信數據管理與可追溯系統2-3套;圍繞江西綠色生態養殖或種植,選擇養殖或種植產業2-3個,開發“基于區塊鏈的綠色農產品可信供應訂單定制平臺”2-3套,并在2種以上綠色生態農產品中推廣應用;申請發明專利2-3件。建立示范基地2-3個。
13.農作物生長環境系統中信息感知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系統中土壤養分、有害殘留物等信息的快速感知設備缺失或存在檢測準確度、靈敏度不高等問題,以主要農作物為對象,研究其生長環境系統中的土壤養分(有機質、礦物質等)、有害殘留物(農藥、獸藥等)等重要信息快速感知的關鍵技術;研發土壤養分信息、土壤或水體中有害殘留物信息的檢測傳感器與在線監測裝備,并建立在線監測系統。
考核指標:研制主要農作物生長環境系統中土壤養分信息關鍵指標的檢測傳感器設備2-4臺,土壤或水體中農藥、獸藥等有害殘留物信息的檢測傳感器2-4臺;申請發明專利2-3件、軟件著作權2-3件。
14.水稻近緣野生種重要經濟性狀基因挖掘及綠色高效優質新品種創制
研究內容:針對當前我國水稻綠色高效優質突破性品種缺乏的問題,在對水稻近緣野生種資源進行廣泛鑒定的基礎上,從中挖掘出急需的耐高溫、抗寒、改善品質、抗稻瘟病、提高產量、肥料高效利用的重要功能基因和核心種質資源,創制攜帶水稻近緣野生種有利性狀的突破性種質材料,構建相關分子育種技術體系,選育出具有水稻近緣野生種血源的綠色高效優質水稻新品種。
考核指標:挖掘耐高溫、抗寒、改善品質、抗稻瘟病、提高產量、肥料高效利用的重要功能基因5個,創制攜帶水稻近緣野生種有利性狀的綠色高效優質種質材料10份,建立完善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水稻育種體系1-2套,育成具有水稻近緣野生種血源的綠色高效優質水稻新品種2-3個,申請發明專利2-3件。
(三)社發領域
申報說明:申報單位根據指南內容組織申報,須覆蓋相應指南方向的全部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以及其他有關要求,每個方向支持一個項目。
1.資源環境
(1)河湖水質安全監測創新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圍繞河湖水質安全監測與生態保護,研發河湖水質安全實時監測創新應用技術系統,實時監測河湖水質安全的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和生物指標;開發完整的河湖水質安全監測技術、設備與水質安全大數據處理軟件;研究水質安全指標超越臨界點后的水資源調配、水質控制以及濱岸緩沖帶消污技術等。
考核指標:監測技術系統需實時獲取河湖水質數據、河湖岸坡形態數據、植被監測數據、生物數據;監測方法比傳統水質監測方法提升管理效率50%以上,準確度提升10%以上,投入產出比提升20%以上;綜合理化指標監測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1-2個典型河湖區域內示范應用2個試驗點以上;形成相應的河湖水質監測評價技術規程或標準1-2項,申請發明專利或軟件著作2-3項,出版技術著作1部(套)。
(2)鈾礦區放射性污染土壤治理及修復關鍵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研發針對放射性核素的液態活性劑、磁性吸附劑,開發重度核素污染土壤清洗修復技術;研發中輕度放射性污染土壤“緩釋螯合劑-微生物-植物”的化學-生物聯合修復技術;建立放射性污染土壤治理及修復技術體系和方法,進行工程示范驗證。
考核指標:研制放射性核素清洗活性材料、磁性吸附材料不少于2 種、緩釋螯合劑2-3 種,篩選放射性核素超富集植物2-3 種、耐放射性核素微生物菌株2-3 株,集成1套放射性污染土壤治理及修復技術體系,開展至少1個案例場地示范應用驗證,修復效果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技術,申請發明專利1-3項。
(3)江西稀土冶煉分離廢水低成本處理關鍵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江西稀土冶煉分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高濃度的氨氮、重金屬、COD等污染因子的廢水,不僅造成生態環境污染,且存在處理難度大、達標率低、處理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通過研發適用于不同廢水特點的硝化反硝化、重金屬雜質協同脫除、難降解有機物高效去除、膜分離與濃縮、膜污染防控及無機鹽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實現稀土冶煉分離廢水高濃度氨氮去除,資源循環利用,形成適用于稀土冶煉分離廢水低成本處理工藝及裝置;形成稀土冶煉分離廢水處理新技術方案并開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標:針對高濃度稀土冶煉分離廢水低成本處理,建設現場中試設施一套并穩定運行,出水氨氮、總氮、COD、pH等關鍵指標達到《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6451-2011);針對稀土冶煉分離廢水治理,獲得難降解有機物高級氧化、重金屬雜質協同深度脫除、膜組合脫鹽等關鍵技術不少于3項;構建穩定抗污染膜組合高效脫鹽與濃縮集成技術工藝包1套;編制稀土冶煉分離廢水處理及資源化新技術方案1套;發表研究論文2-3篇;申請國家專利2-3項。
(4)江西高純石英等礦物原料優選提純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我省大量石英等原礦未經提純加工直接銷售,優質礦物資源被賤買等問題,開展高純石英(SiO2含量高于99.99%)等礦物原料優選提純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通過不同成因類型典型礦床巖石、礦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工藝礦物學研究,探索省內高純石英等礦物原料優選提純最佳技術路徑;提出有效的高純石英等礦物原料實驗檢測和提純技術方法;優選成礦靶區開展應用驗證。
考核指標:提出適合江西實際的高純石英等礦物原料評價關健技術;研發1套操作性強、國內領先的高純石英等礦物原料實驗檢測分析方法和配套加工提純技術;驗證圈定大型以上的高純石英等礦物原料找礦靶區1-3處;申報相關技術標準或專利2項以上。
2.公共安全
(5)洪澇災害應急迅捷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缺少高新技術手段、應急迅捷監測預警能力不足、巡堤查險仍然依靠大量人力物力等短板和技術難題,開展洪澇災害應急迅捷監測移動平臺、鄱陽湖區無人機高頻次迅捷組網遙感監測網絡體系和堤防險情智能識別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在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中應用示范并形成規范標準,實現洪澇災害天空地一體化應急迅捷監測。
考核指標:研發1套洪澇災害應急迅捷監測移動平臺;制定1套鄱陽湖區無人機高頻次迅捷組網遙感監測網絡體系技術方案;研發堤防險情智能識別技術體系;申報發明專利1-3項,軟件著作權證書5項以上,制定標準1項以上。
(6)礦山災害預警系統與應急救援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對礦山工作面及輔助巷道巖爆、沖擊地壓、頂板垮塌等突發性災害孕災條件、成災機理及災變過程的動態監測,形成巖爆、沖擊地壓及各類頂底板災害風險辨識及監控技術,獲取災害信息的空間二、三維可視化表達,定量評價重大突發災害等級,實現礦山災害的實時防控預警,建立監測-分析-預警-聯動一體化的礦山災害預警系統,動態模擬各區域相應災害的避災路線、影響范圍及災害處理措施,實現遠程互動救援。
考核指標:建立監測-分析-預警-聯動一體化的礦山災害預警系統;申請發明專利1-3項。
3.生物醫藥
(7)創新型微創外科診療設備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現有醫學診療設備在術中無法直接判斷腫瘤性質、腫瘤界限、淋巴結轉移范圍等不足,為提升對惡性腫瘤的快速診斷和治療的精準性,開展創新型微創外科診療設備的研發;開發基于大數據和AI輔助醫療設備識別多種惡性實體腫瘤的技術;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體系,建立標準化治療方案。
考核指標:生產出創新型微創外科診療設備樣機;研發出惡性腫瘤的快速精準診斷新技術1-2項;申報國家專利3-5項,申報國際專利1-2項,申報III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有1項以上技術實現國內首創或國際領先水平。
(8)藥品二次開發及質量標準提升研究
研究內容:對有臨床價值、療效明確的藥品進行二次開發;對已上市藥品增加未批準的適應癥/功能主治,進行臨床前藥學研究。開展產品質量標準提升研究,建立示范生產線。
考核指標:申請發明專利2-4項,獲得授權專利1-2項;獲得生產許可證,原料藥完成備案;制劑申報生產或完成BE備案;或臨床申報受理通知書。
有關要求:企業牽頭申報,且企業配套經費與科技專項經費不低于2:1。
(9)中藥配方顆粒干法制粒技術智能化開發
研究內容:研究中藥配方顆粒干法制料關鍵技術,推動中藥配方顆粒干法制粒關鍵技術突破;研究開發干法制粒智能化技術和設備,提升干法制粒顆粒的品質;研究開發一批應用前景好、質量可控、智能化的干法制粒工藝技術及產品。
考核指標:開發干法制粒智能技術工藝路線1個,申請發明專利1-3項,制定技術標準1項以上,建立示范生產線1條。
有關要求:企業牽頭申報,且企業配套經費與科技專項經費不低于2:1。
4.衛生與健康
(10)常見惡性腫瘤篩查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為強化我省惡性腫瘤三級預防能力,采用5G、遠程醫療等先進技術開展以人群為基礎的流行病學研究,依托多中心、跨學科的學術生態,基于人工智能、多組學等研究技術構建常見惡性腫瘤高危人群的評估模型;開展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創建特異性、敏感性高的惡性腫瘤早期診斷適宜技術;建立和優化以血液生物學標志物與人工智能篩查方法相結合的常見惡性腫瘤高危人群篩查的數字化平臺。
考核指標:研發1-2項新型特異性、敏感性高的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試劑盒;優化一種或幾種常用惡性腫瘤篩查模型;構建相應腫瘤血液生物學標志物篩選和智能影像篩查相結合的數字化平臺;建立以社區人群為基礎的隊列研究樣本庫及社區隨訪管理系統;突破關鍵技術3-5項,申請發明專利或軟件著作權2-3項;技術成果的試點應用與落地推廣。
(11)心血管疾病介入精準化治療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某一心血管疾病(重點是冠心病、心律失常與起搏、先天性心臟病等常見心血管疾?。┙槿刖珳驶委熂夹g臨床研究,對其進行臨床評價和優化臨床治療方案研究,并開展相關創新器械的研發;研究建立其有效性、安全性評價體系和標準化治療方案。
考核指標:研發心血管疾病精準介入治療關鍵技術3-5項,推動相關領域創新器械與研發1-2項,申請專利1-2項,建立標準化治療方案2-3項,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心源性卒中的心腦聯合診治臨床研究
研究內容:圍繞心源性卒中探索多學科協作診治模式,開發規范化診治流程和相關專業技術;借助醫聯體和網絡,建立相關技術平臺,探索省、市、縣三級醫院聯合防治模式;重點觀察研究心耳夾在防治心源性卒中的臨床價值;開發或改良心耳夾應用方法,并開展臨床多中心循證醫學研究;建立組織標本庫,進行遺傳學研究。
考核指標:以共識或指南方式創建1套心源性卒中規范化診治流程;建立1個醫療設備共享平臺和多學科協作團隊,建設區域協同急救醫療網絡和防控管理網絡,使我省心源性卒中的發病率及致殘率下降10%-50%;發表高質量論文2-4篇,申請發明專利1-3項。
(13)頭頸部惡性腫瘤治療的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 主要針對頭頸部惡性腫瘤(口腔鱗癌,鼻咽癌,甲狀腺癌等),開展耐藥基因的篩選,并針對耐藥基因構建化療敏感藥物選擇的技術體系,同時對其臨床有效性進行評價,以建立新的標準化的化療使用方案。
考核指標:篩選出1-3個新的耐藥基因,構建1-2項針對耐藥基因的化療敏感藥物選擇的新技術,并建立1-2項新的標準化的化療使用方案,以提高臨床化療效率,技術指標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有關要求:項目申請單位或合作單位應具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相關臨床批件。
5.城鎮化與城市發展
(14)裝配式建筑連接關鍵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圍繞裝配式建筑連接系統,研究配式建筑體系混凝土結構梁柱節點連接設計技術、二維鋼筋結構節點與水泥基材料粘結和錨固系統設計和研究、連接用材料產品研究與開發、連接注漿工藝施工技術、連接節點無損傷檢測技術、連接節點安全性評價體系。
考核指標:研發出裝配式建筑連接核心技術,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在示范工程中應用。裝配式連接構件相比現澆構件和現有連接構件承載能力提高10%以上,連接材料抗壓強度大于150MPa,抗拉強度大于10MPa,連接節點單向拉伸、高應力反復拉壓、大變形反復拉壓及變形性能性能滿足JGJ 355-2015要求;連接材料豎向膨脹率及拌合物工作性能滿足JGJ 355-2015要求,形成圖集和標準各1項,申請專利3-5項,論文3篇。